過去我們不會想到今天,為香港繁榮安定奠立重要基礎的廉政公署的功能受到挑戰,參選人被剝奪參選權,候選人被威脅棄選。回顧主權移交前,91直選起,民主派長期穩佔絕大部份議席,得票率近90%,作為英政府下極有力的抗衡力量。主權移交後立法局被解散,新立法會改比例代表制,市政局被解散,至今泛民得票率下跌至不足60%,減少了30%,當中由泛民轉向建制的不乏其數。假如我們不再尋求共識,民意將會被建制共識壟斷,香港將會繼續淪落。

香港人的共同意識,從六四事件後產生,至今已大量被中共後殖民主義及統戰策略打散得七零八落。比例代表制是破壞香港人共識的關鍵,造成政治光譜分散,影響傳統泛民士氣,同時屢受非傳統泛民膺懲。持續的拉鋸局面,社會問題因而散焦,難以集中解決。以往非傳統泛民不參與協調,甚至進行阻擊,加上本土派崛起令政治光譜進一步分散,在比例代表制下不利民主發展。部份候選人否定民主動力及雷動計劃,對共識型民主發展做成一定傷害。社會的確需要不同的聲音,但當意識形態的光譜被分散至各點,不單出現類似本土派間互相排斥的情況,創造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亦同時令更多選民傾向中立甚至流向建制。

當世界失焦,/就必須有更宏觀的視野,追溯問題的開端。比如說銅鑼灣書店事件,在這類關乎香港人基本人權的事件上,真正有能力協助林榮基的,對涉及內地人權個案,擁有相關實務、資源及經驗的人,林榮基已很清楚交代。積重難反,以至此極,放下成見是第一步,唯有犧牲部份個人意志,凝聚更廣泛的共識。尤其看見本土派之間倒戈相向,背棄了本土意識形態實踐的行為。一些團體以民主大唱K否定六四晚會,卻不知道這種香港人持之以恆的共識,是對中共政權持續而有效力的抗爭。看看西藏自由音樂節,便知道即使是規模較小的活動,甚至這只是一個「唱歌」的活動,也足以長年影響北京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