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政府AO爆出內部會議記錄,顯示政府有意派出黑社會處理近日社會問題。有警員在社交網站預告黑社會當晚行動,《經濟日報》副社長石鏡泉在撐警集會台上建議黑社會使用水喉通襲擊市民。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更親身到達現場與黑社會成員握手及打氣。很明顯元朗事件政府主謀,鄉事派號召,警察護航。 三合會成員滲透政界源於新界的9個區議會「當然議員」制度。黑社會派員參選滲透政界問題存在已久。其中元朗區區議員鄧勵東「田雞東」為黑社會14K成員,為「元朗話事人」四眼細的助手。何君堯是「當然議員」出生,與已故鄉事派議員劉皇發及鄧勵東同屬14K德字堆勢力。 共產黨「強力部門」於香港主權移交前已著手招安。由何君堯當選立法會議員,中共不惜配票給三合會勢力的鄉事派取代建制派,到梁振英與曾樹和的交情及流浮山飯局,可見中共黑社會治港滲透度多深。 所有極權國家都慣用搗亂社會的手段,來合理化極權統治。各位必須小心被政府煽動,以免香港被中國任由宰割。黑警為黑社會護航配合,顯示黑警的人格有多卑劣。但解決問題從癥結著手。勇武們須提防政府、黑社會、警察聯手設局陷阱。矛頭應指向政權。與黑社會正面硬碰很可能傷敵一百自損三千。黑社本會本是爛命一條,但義士死一個也嫌多。 起底組可搜集元朗事件中以武器襲擊市民的黑社會成員詳細資料,分析官商鄉黑利益瓜葛。比如黑社會非法佔用政府土地謀財,向廉政公署、土地註冊處及地政總署等舉報,嘗試損其財路。分析他們利益來源及勢力範圍,找其弱點,利用相關資源,讓黑社會自相殘殺。 泛民可提出取消「當然議員」制度議案,減低黑社會滲透立法會及政府的問題。...
逃犯條例侵蝕香港法治下的財產權
香港能夠成為極具競爭力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因高質量的法律框架有效保護財產權。我們的經濟繁榮建基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依賴三權分立原則實行。中國大陸行使議行合一制,這種制度將立法權與行政權合一,財產權無法受到保護。〈逃犯條例〉無疑會破香港的財產權,比如大陸可利用條例逮捕國企商業競爭對手。 財產權是經濟自由原則組成的第一項法治之下,直接影響國際評級(穆迪及標準普爾等)及「經濟自由指數」這些國際投資者及金融體系重要的指標。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失去信心,將造成香港經濟倒退,衝擊就業市場。香港最大的產業是金融業, 金融業崩潰將對香港社會會造成無法計算的影響。 今天的反送中遊行雖未必能推倒惡法,但出...
過去我們不會想到今天,為香港繁榮安定奠立重要基礎的廉政公署的功能受到挑戰,參選人被剝奪參選權,候選人被威脅棄選。回顧主權移交前,91直選起,民主派長期穩佔絕大部份議席,得票率近90%,作為英政府下極有力的抗衡力量。主權移交後立法局被解散,新立法會改比例代表制,市政局被解散,至今泛民得票率下跌至不足60%,減少了30%,當中由泛民轉向建制的不乏其數。假如我們不再尋求共識,民意將會被建制共識壟斷,香港將會繼續淪落。 香港人的共同意識,從六四事件後產生,至今已大量被中共後殖民主義及統戰策略打散得七零八落。比例代表制是破壞香港人共識的關鍵,造成政治光譜分散,影響傳統泛民士氣,同時屢受非傳統泛民膺...
這兩天一直在金鐘通宵留守,有好多話想說,卻不知從何說起。每一晚,看見留守的戰友倦極在街頭席地而睡,看見更多比自己更年輕的學生都走了出來抗爭,我感覺到自己不再孤單,也看見了希望。 可是,左派人士及媒體不斷的抹黑,政府權貴不斷以失實理由去指控這次運動,甚至傷害示威者,著實令我非常憤怒,失望。真正的和諧,並不是社會只存在著一種 聲音,而是大家可以各自擁有一百種(甚至更多)的聲音,但卻可以互相尊重。有人說,我們走出來是「搞屎棍」、搞亂香港、阻人發達、或是收了錢走出來。我相 信各位戰友,包括我自己,都是精神正常的人,我們沒有「有床唔訓要走出黎訓街」,享受日曬雨淋或無啖好食的特殊辟好,更沒有搞亂自己的家這種想法。如果是 有錢收,請問那位金主能有如此雄厚財力令我們十多萬人走上街頭? ...
無需理由,無需數據,亦無需民意。一個香港人期待已久的電視夢告終。南丫島海難,菲律賓人質事件,你可以說死的不是你襯人。幼稚園學位被搶掉,奶粉被搶掉,國民教育暗渡陳倉,你可以說未結婚產子又或子女已長大。梁振英黑金政治,陳茂波囤地,湯顯明貪污,張震遠商交所清盤,你可說別人的事與你無關。但當用搖控器選擇電視節目的權利都失去,你仍然視若無睹,相信你大概和咸魚已沒有分別,再也不必任何夢想。 從第一屆特區政策提倡文化藝術開始,十多年來政府不斷強調文化藝術。但十多年來政府做過甚麼?西九龍文化藝術區多年來只聞樓梯響。試圖立法限制二次創作。所謂活化工廈,就是封殺小型 Live House 及工作室生存,加快工廈收購,重建成創意產業無法負擔的甲級寫字樓。請不要告訴我旺角西洋菜街和國慶文藝晚會那些是文化藝術。如今香港連一個以娛樂節目及本地製作電視劇的電視台亦容不下。 近年已甚少看電視,家中的電視機也只不過用來看YouTube和影碟,接不接上天線再無意義,反正現有兩個免費電視臺的節目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欣賞價值。即使獲正面評價的《天與地》也從沒看過一集。盡管擺看電視已久,但無線電視以一套不合時宜的方式統計收視率,因而令我這類沒有收看電視只上網的網民也被計算在收視點內。雖然我沒有看過《衝上雲霄》,但卻無辜被計算在《衝上雲霄》的收視點中,躺著也中箭。原來瀏覽...
普遍華人社會教育,只著重灌輸,不鼓勵反思。造成家長拘泥傳統,盲目追求固有規則,令潛規則主導教育。對社會所發生,常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甚至未加以思考就隨便摧殘踐踏。種種規範欠缺解釋,在視代社會資訊流通的情況下,容易讓子女頓覺籠中鳥,造成叛逆。許多傳統上錯誤觀念和陋習在現代仍然未有改變。教育不等於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是深層次的思考。前輩批判後輩的態度,往往欠缺獨立思維,純粹搬出前設,放棄思考,將一切標籤以取代思考,累積偏見便變成偏見,形成一道無形殺人武器。 看見一些父母對演藝學院畢業禮事件的批評,實在慨嘆不已。比如在「親子王國討論區」可以看見一種邏輯,即使畢業禮臺上頒授學位的嘉賓不是梁振英,而是強姦犯殺人犯色魔露體狂還是希特拉也應該保持尊重,尊重場合,向強姦犯鞠躬致謝。否則會被標籤為激進分子,破壞社會安靜。就像日本訪華對日軍侵華事件道歉時,毛澤東反過來稱讚日軍侵華的行為。不同的是前者出於禮教規範,後者出於主觀判斷。那些家長的論調將人性的自私表露無遺。 國家大事,事不關已,直至火燒眉毛,才為時已晚。比如說領匯事件事,當年大家都支持領匯上市,金錢充昏頭腦。但領匯成為今天糧油雜貨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之一,市民才開始醒覺,反過來要求政府回購領匯。又或十年前特區政府解散兩個市政局時,大家不聞不問,不去分析解散後社會需要承受的後果,於是今天香港的廢物處理政策至今落後了十年,只能不斷擴展堆田區。直至今天堆田區要擴展至屯門及上水,才有人出來反對。 做人是否應該時刻反省和反思?什麼場合要尊重?「尊重」和「禮貌」是怎樣用?傷害社會的人,永遠不是那些獨裁的管治者,而是面對不公義而沉默不作聲的人。我明白為人父母後,想法會轉趨保守。但如果我們面對不公義仍然繼選擇沉默,最終受害者還是我們的下一代。這種保守力量是足以摧毀香港。所有學生都是未來的主人,我們硬將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他們身上,又正確嗎?社會的進步不是墨守成規。閱讀魯迅的《狂人日記》當闡明社會儒家禮教,而其他思想即可能被排除,人吃人一再重復。被殺的繫囚安排為一個革命者而受苦,為群眾獻出生命,而群眾卻不理解,不知他為百姓而犧牲。 對夏瑜的母親來說,兒子的死也只是冤枉。束縛中國人數千年的禮教,一些禮制意義正面無人彫啄。然而一些禮制已經過時,如三綱六紀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父權婚姻早已被當代社會普世價值戳破。由先秦老莊,魏晉竹林七賢,清儒戴震再到民國五四運動處處都是對禮教的反思。其中又以宋明理學受最多批評,比如三從四德及將女人貞節作為基本道德規範。儒家的傳入,促使日本成為全世界最講究禮教的國家,卻也造成無形壓抑。生活講求細節,也被太多潛規則枷鎖,客人飲一杯茶也有繁複的禮儀。彬彬有禮的形象背後,卻又充斥矛盾。這種壓抑,導致自殺率及抑鬱症高企,間接產生蓬勃的色情文化和漫畫禁忌戀愛文化,直接挑戰道德,形成兩極化的局面。舉個例子,在日本的地鐵車箱,要注意言行舉止,盡量避免談電話及高聲說話。另一方面,如果你讓坐給長者,卻又可能對他們造成困擾。長者會感到愧疚,不會欣然接受。日本文化深受儒學理學學派影響,大和民族尊崇階級觀念,不同輩分之間溝通有專用敬語。前輩優待長者,長者可能會以為自己被藐視為弱者。心事不能隨便與輩分不同的人分享,即使與同輩朋友分享也可能被視為弱者。真實情感被壓抑。 夏瑜之死非冤枉。書生晴耕雨讀,百姓日出而作。沒有一本通書可以用到老。在人吃人的社會,禮教吃人,只有狂人是被吃。如果你以為他們只是搞行為藝術,也大錯特錯。在商科學院,可能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但在演藝學院,學生有更多反思的機會。因為藝術本身就是集體或個體對事物的反應投射,藝術不同商科的理性推論,需要更多感情思考及判斷分析。社會之所以會進步,不是用計算機計算出來,而是因為有這些勇於以不同手法表達自己的學生。演藝學院畢業禮事件,畢業學生的行為實行了對禮教的反思,就如《狂人日記》一樣,代表的是希望與憧憬。因為學生們對未來有希望與憧憬,才會犧牲自已,即使背負千夫所指。...
不必教我如何愛國
12萬人包圍政府總部要求立即撒回國民教育。  photo by BOSSCHU 關鍵的時刻,香港人仍然會懸崖勒馬。從 2003 年反對 23 條到 2012 年反對國民教育。這幾天打開社交網站,氣氛變得嚴肅,一些向來只會分享吃喝玩樂事的朋友,不約而同表態反對國民教育。在反國民教育集會中,遇見不少向來不會參加社會運動的朋友,證明國民教育這個議題已喚醒社會的關心。香港的年輕一代仍然是熱心和抱有公民責任。為人父母的,見到他們對未來的抱負,應該多加關心和支持。香港是一個資訊流通的社會,不同內地實行資訊封鎖及愚民政策,推行國民教育必然會碰釘。香港人有的是公民智慧,因此,我們反對國民教育,反對指鹿為馬,反對將道德、愛國和愛黨混為一談。 每個人都曾經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記得那種滋味。有天想抽身離開,才發覺不能自拔。有時,愛情是一場賭博,要面對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愛不是「教」出來,需要用心感受,完全發自內心。當國民教育將內地的執政集團形容為無私、進步和團結,猶如此地無銀三百兩。硬推國民教育,欲蓋彌彰,更暴露出當權者心虛逃竄。盲目地愛一個人,輕則渾渾噩噩光陰虛度,重則感情受創遍體鱗傷。盲目地愛國,輕則一面吃地溝油飯菜一面感謝國家領導人,重則造成納粹、法西斯、軍國主義、大饑荒等生靈塗炭的民族災難。 港英政府令香港避過文革一劫,令中華文化的精髓得以在香港保存,雖然當時香港為殖民地,但港英政府將中國歷史科列入中學必修科。所以香港人在殖民統治下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們知道大躍進運動引致三年大饑荒,而不是像內地說成的三年自然災害。我們知道孫中山推翻滿清統治,而不是像內地將辛亥革命歸納為共產黨功積。國民教育一面倒推崇內地執政集團,與講求質性研究與論證的中國歷史有衝突。從中可看到教育局推行新高中學制時殺掉中國歷史科的目的是為國民教育鋪路。 教育的真諦,是希望學生能多角度認識事物並從中反思。歷史的意義,是希望人們能從歷史的錯誤中學習。政府推行的國民教育不單做不到以上兩點,而且沒有事實和理句支持。我們的政府已經去到顛倒是非的地步,一意孤行洗腦教育。 今天,當全港市民在熱烈反對國民教育之際,深港合併計劃已經暗地推行,新界北清拆工程即將開始。到時將有...
名存實亡的香港警察
全球首創之「井底式」示威區。 問心無愧乃做人基本厚道,作為警察,更應秉公無私。可惜,曾偉雄領導下的香港警察已經失去個人判斷力,事非不分,助紂為虐,淪為政府權力下的管治機器,架勢十足卻欠缺靈魂。警察職責應是維持公共安全,他們卻非要得混入遊行隊伍破壞遊行人士的秩序,意圖向廣大市民製造一個遊行人士負面的形象。2005年,警察向示威的韓國農民施放胡椒噴霧,事後主動提供清水給他們清洗。曾偉雄上任後的2012年,警方先行切斷附近的自來水,然後才對示威和採訪的記者施放胡椒噴霧。新型胡椒噴霧傷害力比過去強 8 倍能飄散於空氣中而不易被察覺,並吸附於衣物及人體上難以洗掉。同時警方設立的示威區以比人更高每個重兩噸的巨型水馬重重包圍,每個人的空間只限原地踏步,如同要求市民在井中遊行。若傳出去,必成國際笑話。 從記者拍攝胡錦濤車隊時被空中的飛虎隊狙擊手狙擊,到提問六四被警察帶走問話,後有警長發脾氣襲擊採訪他的記者們,再到下午大批記者被胡椒噴霧擊中。筆者那天看新聞台的時候,鏡頭突然被椒噴霧殃及,畫面被遮掩,甚感無奈。明顯警方在試探可行最高的手段阻隔新聞採訪,行動直接破壞香港的新聞由。再看看那狹小的示威區,外界根本只能從較高的位置看見示威的情況,證明香港已不願意接受市民的訴求。若然我們容許警權進一步增加,事情將更壞,後果不能設想。 香港警察「公安」化 香港警察的行為越來越「公安」化,執行行動時透明度越來越低,不單處事沒有標準,更選擇性執法。筆者明白警察必須服從上司指令,但是很多市民是無辜的,採訪的記者也是無辜的。作為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大家只想以和平的方式向政府表達意見。但現在的警權已經到達恐嚇式阻礙市民表達意見的地步,甚至嘗試阻礙新聞自由,意圖粉色太平。我們追求的已經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公義。 曾偉雄但求上位,輈張跋扈,與民為敵。那種怕事的態度,擔心中央算帳,活像一頭小狗知道自己做錯事,卻整天在害怕被主人鞭打,貪心怕死一如懦夫所為。有這樣猖獗的上司,就有那樣的下屬。權力往往令人變得自私、狂妄和粗暴。黑社會大佬都懂得的道義,他卻不肖一顧...
Copyright © 2015 Thanks Delight 亂墜天花 All Right Reserved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by Dicky Bust - DesignsRock